钓鱼网

鱼不咬钩的7个原因分析_鱼不咬钩怎么办?

1.钓具不配套

首先是钩、线不配套:有些钓友担心大鱼上钩遛不住,一直使用粗线大钩垂钓。特别是在 主钓鲫、鳊等中小型鱼类时,仍坚持使用0.5毫米以上直径的粗硬线,拴十几号以上的大号鱼 钩。这么粗大的线和钩,中小型鱼是不好咬钩的。其次是钩、鱼不配套:钩大钩门必宽,鲫、鳊 鱼生来嘴口偏小,就是饵料对路无所顾忌,但想吃也吞不下。第三是钩坠不配套:检查一下钩 坠是否沉到水底。如果坠过轻或漂太大,会使钓饵有可能悬在水体中,如是悬在水中,一般情 况下鱼是不会咬钩的,鱼类生活的泳层分上、中、下三层,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分层而栖但 没有严格的界限。鳊鱼在整个水体的上、中、下三层都能见到它们活动的踪影,当咬食浮萍等 食物时出现在上层,但多数情况都会在水底索饵觅食。因此,钩饵是否沉到底是垂钓得失的 先决条件。但也不能配坠过重,以致钓组反应迟钝,影响提竿的时机。

2.钓饵不对口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鱼”,鱼虽有吃某些饵的食性,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是不 会放心去吞食的。而鱼平时吃惯了的“家常便饭”正是鱼儿所喜爱的饵料,也是钓鱼佳饵。

另一种情况就是钓饵诱饵受污染,鱼不咬钩。鱼对异味较敏感,再好的饵料只要变味它 就不吃。饵料的污染源很多,常见的有:一是盛装器皿不干净,或将饵料与有异味的东西混装 在一个器皿中所致:二是吸烟钓者的手有尼古丁怪味,装饵时传给了饵料;三是摘钩的手沾 染了鱼的惊液(鱼受惊时产生的黏液),装饵时使饵料受到污染。脱钩跑鱼的钓位也有这种惊 液的污染.3~4小时内难在此钓到同类鱼。钓者应根据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对策。

3.水中缺氧鱼不咬钩

在闷热的夏天或雷雨到来之前,成群结队的鲢、鳙浮在水面,伸头张嘴呼吸。此时,即使 是将上等钓饵送到嘴边,它们也不会问津。这就是水中缺氧的征兆。但在同一水域中底钓,鲫 鱼仍可上钩。这说明白鲢、胖头鲢对缺氧敏感,鲫鱼不够敏感,鲤鱼介于二者之间。据科学家 研究表明,水中溶氧量有1%的变化,就会影响到鱼类的正常活动。在低气压下鱼不咬钩是很 自然的。这也是出钓前要听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原因。

4.钓点没选准

谚语说“三分钓技,七分钓点”。这也是钓鱼成败的关键。例如春天大鲫纷纷从深潭中游 向近滩的水草丛中索饵交配产卵,此时钓点宜选择在浅滩而不是在深水中。如果钓具组合合 理,钓饵对口,仍无鱼咬钩,那么就要考虑到窝点是否有鱼,要及时弃旧窝辟新窝。

5.在繁殖期间鱼不咬钩

有些鱼种特别是鲤鱼和狗鱼,表现较为明显,前者在产卵期不喜进食,后者在交尾期不 喜进食,但鲫鱼在产卵期则照吃不误。

6.受惊吓的鱼不咬钩

鱼受惊吓的原因很多,持续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时受惊 吓的,持续时间较短,如飞机阴影、机器轰鸣等的惊吓,约半小时可恢复。持续时间长的惊吓, 有的是因水位急剧下降,有的是因水域附近开山放炮,有的是因凶猛鱼类或鸟类的追捕侵 袭,还有的是因在捕捞期险些落网,等等。这就要求钓者善于应变,因地制宜,选择鱼有安全 感的水域垂钓。

7.鱼被钓滑

在温度、气象条件等都正常的情况下,鱼仍不咬钩,那就是鱼被钓滑了。

首先是鱼的听觉分辨力提高。鱼的听觉来源于它的侧线,对声响十分敏感,如嘈杂沉重 的脚步声、喧哗声以及“噼噼啪啪”的击水声等,这是传递危险的声响信号,这样的信号会使 鱼闻声而逃。可见,鱼具有很强的听觉分辨能力,当它意识到危险将要来到时,就不敢冒险咬 钩了。

其次是鱼的嗅觉分辨力提高。鱼是靠其灵敏的嗅觉寻觅食物的,嗅觉是鱼的侦测器,它 们在很远就能嗅到它要吞食饵料的气味,因此,要想多钓鱼,就必须首先从气味上刺激鱼,使 其兴奋。基于这种认识,钓友们在制作饵料时添这加那,以此来博得鱼的“欢心”,这的确也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随垂钓人次的增多,“上当受骗”、“死里逃生”的鱼也越来越多,久而久 之,鱼便对某些气味的刺激产生了戒备,这种戒备在不断重复下得到了加强,进而使鱼形成 了条件反射。此时,鱼再闻到这些气味后便会意识到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其反应不再是兴奋, 而是冷淡。结果是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灵的钓饵在鱼嗅觉的辨别下也会 变成失灵的钓饵,这时的鱼就不那么好钓了。

再次是鱼的视觉分辨力提高。当鱼通过嗅觉接近食物源后,就用视觉来观察,决定饵料 是否可食了。那些经常有人光顾的鱼塘,尽管钓者为鱼儿准备了丰盛可口的食物,但这些“见 多识广”的鱼一看便知,这些颜色、形态基本相同的鱼饵中暗藏杀机,鱼具备的这种观察能力 使它们看到钓饵后便会敬而远之,因此,鱼就更加难以上钩了。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