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臭水沟的鱼、颜色鲜丽且煮不烂,广州人叫做花手巾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江西的一条河道里,突然大量繁殖一种小鱼,它不像一般的淡水鱼身上有滑溜溜的黏液,身上的鳞片逆着用手摸感觉很粗糙。这种鱼多在臭水沟、颜色鲜丽、繁殖迅速、且煮不烂、腥味极重。村民担心这种鱼大量繁殖会对当地的江河造成恶劣影响。就此,专家表示,该鱼是一种珠江水系的特有鱼种——菩萨鱼,因颜色鲜丽具有观赏价值,不会对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看到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广州、或者珠江三角洲一带常见的一种叫做“花手巾”的鱼。

“花手巾”是生活珠江流域南部一种特有的野生热带鱼。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真正学名叫什么?我想“花手巾”这个名字是我们小孩子叫开的。

六七十年代,广州郊区的水田里、菜地的水沟里;甚至是当时的污水沟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踪影。它有点想刚生下来的小罗非鱼。不过它比罗非鱼要细长,尾巴是红色的。“花手巾”身体两侧的竖纹红、绿相间;不像罗非鱼是绿、白相间的,它的背鳍和胸鳍也没罗非鱼那样厉害!“花手巾”的体型小、我抓到过最大的“花手巾”也就7、8公分长,它们多数只有4、5公分左右。我一直怀疑它是罗非鱼的亲戚。

“花手巾”是一种野生鱼,个头小,而且生长期长,样子也一般,但不容易死;我从来没见有人为了“吃”的问题去捕捉它们。在田间边挖出一小水沟连接到河边,放水下去,一般不到1小时,这斗鱼就会跃上小水沟,有一回我最抓多有24条。小时候找来个装豆腐乳的瓶子,瓶盖上挖2个小洞给鱼换气,平时就抓点苍蝇蚯蚓米饭扔进去,养熟了的“花手巾”不怕人,一扔苍蝇进去马上浮上来吃。

小学时经常看着玻璃瓶里的“花手巾”发呆,没少被老师没收。有时候下雨它会蹦,从鱼缸蹦出来掉地上粘了一身泥,数小时后才发现它,硬邦邦的以为都死了,扔回水里泡泡一翻身又活了。

其实小时候说的“花手巾”鱼就是人们说的斗鱼。它具有为了繁衍后代而遗传的拼死争斗天性,以至于得了“斗鱼”这个雅号。若要看雄鱼相斗,一般选择体型相同、大小相等的两条。雄鱼相遇后,便互相追逐,各自弯着身子张开鱼鳍,迂游对峙。若其中一条自忖不是对手,就会夹着尾巴逃跑。若是觉得势均力敌时,就有一方主动发起进攻。

而现在,“花手巾”已经很稀少了,我也很多年没有养“花手巾”了。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