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钓鱼子线的长短与钩距搭配问题

有不少文章都探讨介绍过子线长短与钩距的选择问题,钓什么鱼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什么情况下长,什么情况下短、什么情况下钩距大,什么情况下钩距小,供初学者学习,说得基本是正确的,但基于什么原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里面的规律是什么,却很少有说的、或说得清楚的,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钓鲫鱼时,常规情况子线一般不长于20厘米,钩距2厘米左右,钓草鲤时,常规情况不短于30厘米、钩距3厘米左右,可以考虑以此为基准加长或缩短子线和钩距。

鲫鱼是小体型鱼,性情温和,动作轻缓,吸食力量小,口腔短,吸食距离也就短,所以信号会小,子线越长,信号传递越差,而满足灵敏度够是钓鱼第一位的,既是选用浮漂线组也是调整浮漂的先要满足的条件,要不就根本无法钓了,所以钓鲫鱼子线就不会很长。这是钓鲫鱼子线会相对短点的最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得灵活变化,比如水冷、气压低等因素使得鱼口轻时,走水降低了钓组灵敏度时,需要采用跑铅、滑铅等特殊钓法时,等等,子线就要缩短。至于用到20厘米以上的情况,主钓鲫鱼时我没用过,除了是钓混养。

有人说可以增大摆动,招引鱼,其实招鱼主要靠饵的气味、鱼饵落水声音和小鱼争食的声音,子线长点起不了多大作用,要靠这样引鱼过来,说明鲫鱼是不活跃的,鱼口肯定不会好,长子线灵敏度就会不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把铅坠上移一些来达到同样目的,这样还能有8字环起作用而不大影响灵敏度。

鲤草等大体型鱼,吸食力量大,口腔深,吸食距离大,又常有偷到食转身就跑的习性,所以信号会大,子线长点灵敏度也能够用,这就给了我们能用长子线的机会。加上大鱼狡猾,反复在窝点转悠、侦察、试探,易引起浮漂误动,频繁扬竿又惊鱼,因而我们也不愿浮漂灵敏度太灵。

溜大鱼时,子线受到的力和主线是一样的,但子线更细,本就易断,子线短了,伸缩弹性很小,更容易断,我们就不能不让子线长些,这是钓大鱼须用长子线的主要原因。而钓鲫鱼一般就不用有担心断子线的问题。

另外,钓大鱼所用子线比钓鲫鱼粗多了,线一粗,柔软度就差很多,入口性变差,线挡嘴还容易引起狡猾程度更高的大鱼的警觉,加长些就改善多了,这也是用长子线的重要原因。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灵敏度需要(上面已列举了一些),不建议用到30厘米以下,灵敏度条件许可应该用到40厘米以上。

野生水域鲫鱼数量上远多于大鱼,一般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小杂鱼,只是密度有大有小。很多情况下钓鲫鱼是要讲速度的,为求快速到位,或抗小杂鱼抢食而缩短子线,这道理很好懂,就不细言。

主钓大鱼一般不用缩短子线,大鱼进窝,小鱼就吓跑了,对付办法主要是加大饵料(钓大鱼饵料的大和钓鲫鱼饵料的大不是一个概念,要大得多)和加硬饵料、加大抛竿频率,除非是杂鱼太多,影响严重。至于有人说长子线铅坠离钩远,隐蔽性好,那基本是主观想象,传统钓那么短的子线不是没法钓鱼了?铅坠到了20厘米开外,对鱼没什么影响了。

钩距的大小其实也是受制于灵敏度的要求,第二才是考虑两钩饵的相互干扰因素。常规垂钓,长子线弯屈失去拉力,短子线直立承受部分钩饵重量拉力,两钩在水底顺势摆开,与铅坠构成一个三角形,鱼吃下钩的时候远多于上钩,钩距越长,下钩灵敏性越差。

钓快鱼,鱼口好,灵敏度就不成问题,可加大钩距,减少两钩相互干扰,便于中双尾,而慢鱼通常是鱼索饵不积极、口轻的表现,灵敏度就要求钩距短些。各种水情、鱼情都可以按这个原则去考虑。

钓大鱼一般不采用调整钩距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因为钓大鱼用的饵很大,调、钓目可调整范围大,合理调整调目、钓目可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再说钓大鱼季节跨度没有鲫鱼长,主要在夏秋季,水温所致鱼的活力不会差很多。当然这只是通常,也会有例外的。

钓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灵活应用,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考虑灵敏度是基础,解决垂钓中影响收获的主要问题是着眼点,然后才兼顾次要的有利因素,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把鱼钓好。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