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了解影响鱼摄食的几大自然要素

鱼类除了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以外,其正常游动、觅食和避敌、避害的逃逸以及鱼类抗恶劣环境、抗击病原体侵袭、受伤和患病时修复被损害组织等都会大量消耗体内的营养物。因此,鱼类会不停的摄食以补充自身的需要,但这只是鱼类在正常环境下的生存模式。那么,鱼情、水质和气候究竟会对鱼类的生长和我们的垂钓都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说一下鱼情:

垂钓是在水中有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那么,最基本的外出垂钓条件就是要确定所去的垂钓水域是否有鱼!在确定有鱼之后,还应该对鱼的种类、大小及密度做些详细的了解,其次还要对已经钓到的鱼的健康状况进行目检,看看鱼的皮毛是否完整?是否患有各种常见的鱼病?因为身体不健康的鱼类摄食力较低,会直接影响到垂钓的效果!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和蛀腮、竖鳞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通常表现出黏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疥疮病则表现在病变部位的发炎和脓肿;白皮病是在病变部位发白、黏液少等等。

因为我们是为垂钓做准备而不是去搞养殖,所以知道这些简单的对鱼病目检的常识也就足够了!

其次再说一说水质:

水色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同时也反映出水体的清洁与污染的程度!有经验的钓手一般都可以通过查看水色来分析和判断水质:

1、黄褐色水

(包括褐色水和褐绿色水):

此种颜色的水体所含的藻类以硅藻、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会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垂钓的上等水色!

2、黄绿色水、草绿色水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比较稳定的。以上两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适应垂钓!

当水体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发现水色太绿(如墨绿色)时,说明水质已经不适合垂钓了!

3、黑绿色水

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提中的浮游植物较多。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这些都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品种。这种水质也不适合垂钓!

4、红棕色水

池塘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的也不均匀。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体会呈酱油色,是水质变坏的标志!这种水质更不适合垂钓!

5、蓝绿色水

水体的颜色呈蓝绿色,水体的透明度较低。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蓝藻,以微囊藻和螺旋藻为主。其中微囊藻也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这种水质仍然不适合垂钓!

6、灰白色水

此种颜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较多,它们是鱼苗的优质生物类饵料。但当这些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高密度时,它们就会与鱼类挣氧,造成鱼类浮头,从而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这种水质还是不适合垂钓!

除了观察,我们还可以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看看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与垂钓:

一: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鲤、鲫、草鱼等主要的鲤科鱼类所适应的最佳PH值范围是7~8。如果水体中PH值偏低,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造成鱼类的生理缺氧;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类的鳃部组织,使鱼类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二: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较强,是诱发鱼类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类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毒,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

三:氨氮产生主要原因是投放饲料过多和鱼类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而造成。正常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如果超过0.2毫克/升就会对鱼类造成危害,而且氨氮的毒性与水体中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氨氮所产生的毒性就愈强。

四: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如果超过0.1毫克/升,鱼类就不进食了!

最后说一下气候

我们去垂钓的水域一般都是一些面积不太大的鱼塘或小型水库,水的流动性不大且封闭性强,因此其水体环境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天气变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气温、日照、风、雨等,使水体的温度缺乏稳定性,对鱼的摄食、消化和生长都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与水温相差只有0.5~1℃。所以,鱼的生理活动和生理过程是受水温制约的。鲤、鲫、草鱼等主要的鲤科鱼类的生存温度大致是0~40℃,适宜温度大致是25~28℃。在这个适宜温度范围内,鱼体内的消化酶最多,消化酶的活性强,因此,鱼的摄食最旺盛,消化力强,消化率高,并且其代谢水平也最高。随着温度的下降,鱼体内的消化酶数量减少,消化酶的活性急速减弱,所以,鱼的消化力迅速下降,对食物的消化速度明显减缓,其结果便是摄食量急剧下降!这就是在天气骤然降温或在有些往鱼塘里放地下水时钓不到鱼的真正原因!

相反,如果温度升高则会加速水中和水底的有机物分解,有机物分解耗氧在水体中一般占40%以上!至使池塘、小水库等在高温期很容易出现缺氧状态,鲤、鲫、草鱼等用鳃呼吸的鱼类,它们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是很低的(水温25~30℃,水中溶解氧饱和量为每升水8.11~7.53毫克),而且,水温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少。

然而,水温越高,鱼的生理活动越旺盛,需要的氧越多,耗氧率也就越高!鱼的生理活动增强,但新陈代谢水平却下降,消耗的营养物质多可吸收的营养却少了很多!再加上缺氧,同样会造成摄食量下降!所以在天气闷热时垂钓同样很难有好的渔获!

通过了解各种因素对垂钓的影响,我想渔友们该不会再草率地外出去垂钓了吧?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