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浮漂吃水的现象分析及修复方法

浮漂在水体中浸泡一段时间出现垂钓目数减少的现象,钓友们称之为浮漂吃水。浮漂吃水既是一种多发现象也是垂钓中的烦心事,更何况现在悬坠钓浮漂对浮力的敏感程度已经达到毫克级了。浮漂有真吃水、假吃水之分,吃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多年用漂、修漂经验就此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浮漂吃水现象的辨识

造成浮漂减目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浮漂确有瑕疵或受外因致损,一类是浮漂的膨胀与水体的膨胀不同步。前者造成的吃水是真吃水,后者则是假吃水。当水体表层受热膨胀、比重减少,而浮漂体积不变或随温度增加膨胀很小则排水体积基本不变时,必会因浮漂浮力减小造成减目的假吃水现象。当我们遇到浮漂吃水时,应先阴干浮漂,在温度和水况稳定的条件下泡漂检验,这时发现的重复性吃水现象才是真吃水。

由此想到浮漂自身的稳定性,从本质上说,浮漂和水体的膨胀或收缩变化最好一致或很接近,保持浮力不变或基本不变,既不减目也不涨目,这才是一只“稳定性上乘”的浮漂。

二、浮漂吃水分析及修复

漂体、漂尾和漂脚结合部、漂尾都可以发生吃水情况,以下按吃水现象发生多少为序分别分析和绍。

漂体吃水。这是发生量最多的一种情况,可分为硬伤和软伤两类现象。

硬伤:在漂体上形成一道或多道的径向或轴向裂纹,裂纹虽小但用放大镜仔细辨认仍可清晰见到。硬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明显吃水,硬壳体漂比软壳体漂容易产生硬伤,漂体强度不够、扬竿过猛、碰击以及存放不当形成的应力差等都可以造成硬伤。处理硬伤要先用针尖在裂纹两个边端扎上细孔防止裂纹扩展;用刀尖将裂纹划出"V"字形槽后,用少量502胶粘合即可。过大、过深、过多的裂纹都不宜再修补了。如大于漂周长的1/3的径向裂纹即使修好了也很容易“旧病复发”,应及时淘汰。

软伤:用肉眼难以观察到。漆料质量或工艺不好、漆层薄、长时间“日晒水泡”形成漆面细微龟裂是主要原因。软伤吃水往往呈现缓慢渐进的特点,如果底漆防水较好的话,吃水一两目后可自行停止。处理软伤较简单,用石蜡油浸泡24小时或打蜡后在一个温度更低的环境,如冰箱冷藏室放置一段时间擦净即可。

2、漂尾和漂脚结合部吃水。这两部分吃水并不少见,大都是硬伤造成的。与漂体的嵌合深度及牢固度、扬竿力度、漆层柔韧性密切相关,也有一些是长期存放在温度变化大或过于通风位置而造成瓜顶出现细小的裂纹的。

①漂尾结合部出现吃水现象(硬尾比软尾、长尾比短尾略多)。如果是漂尾根部受伤,只需用502胶薄薄堆粘一两次;若是瓜顶出现裂纹就需按上述修复裂纹的办法进行处理了。

②漂脚结合部吃水,往往都因为产生了径向或轴向裂纹。因这部分在使用中受力较大,修复后需要加固,会对浮漂性能有所影响。先用胶修堵裂纹,然后将大力马或多股尼龙线拆出单丝,逐圈缠绕并全部覆盖裂纹,最后用502固定。

3、漂尾吃水。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很难见到。

硬尾吃水。主要是采用了便宜低质的玻纤棒(据说进口与境内产品有2---3倍的价格差别)。这种玻纤维棒的颜色暗淡,纹路十分粗糙且荧光漆涂层极薄,一般吃水1目上下就稳定了。这类吃水没有很直观的检测方法,如果怀疑棒体吃水用质量好的荧光漆加涂一两次可基本消除。

4、软尾吃水。一是尾管本身有细小砂眼,二是尾管受到尖锐物如钩尖、树枝尖的撞击形成微孔。软尾吃水程度和眼孔位置紧密相关,可将软尾全部浸入石蜡油或净水中进行检验,如有细小气泡上浮,产生气泡处就是眼孔所在,擦干水分后用502一点即好。.

采用上述方法虽对浮漂吃水现象具有“亡羊补牢”作用,但审慎选购、熟悉性能、精心使用、定期保养、妥善存放才是长久用漂的上策。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